开放语文课堂,为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
开云手机入口官网,开云(中国) 高仕瑜
内容提要:如何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是各位老师都在关注的问题,我觉得要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崭新教育,语文教学就应该充分表现出开放的特点,为了在语文教学中形成开放的格局,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重视:一、开放教学理念。二、开放教学目标。三、开放教学内容。四、开放教学形式。五、开放教学评价。
关键词:开放 发展 创造条件
我认为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语文教育的外延应该等于生活的外延。因此要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崭新教育,语文教学就应该充分表现出开放的特点,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课堂上,因此,要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充分显示个性与才能的自由天地,在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同时,争取更多的个性张扬和思维发展。
教学中,我深深的感到,只有十分注重激发学生的活力,不断引起学生的理解、认知、探索、发现以及想象和表现的欲望,教学才能形成开放性的格局,为此,我们需要对以下几个方面引起足够的重视。
一、 教学理念的开放。
传统的教学理念重积累,是以“知识为中心”的课程,讲究“双基 ”(基础知识、基础技能)的培养。新世纪语文教学理论的共性,是科学而恰当地将“科学世界”与“人文世界”贯通和整合,使之构成统一的整体,强调“以人为本”。既倡导科学精神,又崇扬人文风格,要求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把“育人”确立为教学的最高境界和最终目标。要实现“育人”的教学目标,首先必须树立一种尽量让学生“自主”的教学观念,教师必须冲破“师道尊严”等传统精神的桎梏,真正确立民主、平等、友好、和谐的现代师生观念,改变以往“教师教,学生学”的单向传授,教学不只是关注课程活动的结果,而将更注重富有探究性的脑力劳动,关注课程活动的过程。因而如何提高识别能力,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在充分尊重学生人格和个性的前提下,千方百计地通过各种各样的努力,创设自由的思维运动空间,设法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发展自我,开拓创新,已成为教师的一项艰巨任务。
二、教学目标的开放
教学目标即教学任务,目标制定的科学与否,决定着人才素质的培养与提高,语文学科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的达成又有一个渐进的发展的过程,因此学生在有限的时空里掌握相同的知识,形成一定的能力是有不同速度的,为此,作为语文教师要认真领会课改的精神,结合语文学科的性质和任务,每节课都应充分做好课前准备,了解学生现有的语文基础知识和语文能力的储备,科学地指定和调整教学目标,其内容该增加的增加,该减少的减少,该更换的更换,根据学生的发展,能掌握多少就掌握多少,同时,在课堂学习中也可以灵活的加以调整。不一定要强制性的拖完。对于部分学生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分层达标。
三、教学内容的开放
21世纪的语文教材内容是优秀的民族文化和世界文化遗产的积淀,是教师向学生传播人类文明,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和审美情操的一个特殊媒介,在教材使用上教师有自主权,选择权,现在,每当我们翻开新教材,就会看到一篇篇文字兼美,富有情趣,贴近学生生活的选文,不仅吸引了学生,更有益于教师教学内容的开放,教师应为学生开辟更广阔的语文学习渠道。比如我们学习课文《月亮上的足迹》可以让学生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搜集查阅,整理月球和古化石的相关知识,学习《论语》一课时,我先让学生谈谈“你所了解的孔子”学习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时。我让学生自己下去搜集陶渊明的其它诗歌,看哪一组搜集得多,搜集的质量高。这样学生的积极性自然而然的就被调动起来了。教材已为我们提供了将课堂由课内延伸至课外的契机,我们又为什么不让语文教学突破教室这块方寸之地,走向生活,走向社会,走向图书馆,走向网络世界呢?又比如我在教《羚羊木雕》时,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我到底该不该要回送出的礼物”要求学生分析讨论故事情节中的矛盾冲突,并联系生活实际,发表学生对亲情与友情的思考和理解,学会尊重他人,理解他人。
总之,语文教育呼唤改革,新教材和新课标的实施,更有利于语文教学的内容的开放,因此,我们应抓住机遇,最大限度地拓展语文学习的内容,最大限度地激发语文学习的兴趣,从而建立起有利于全面提高语文素质的课内外衔接的语文教学新格局 ,让学生获得一片更为主动的读写听说运用的广阔天地。
四、组织形式的开放
开放性的课堂教学,是要打破陈旧的教学套路,要研究教学艺术。我们用不着 用分析的手术刀把一篇篇文章直接、切碎、更不能四司抱住教学大纲的要求、教科书的内容、教参的答案,不敢越雷池一步。我们追求的是语文教育人文底蕴的积淀,注重的是学生的自主活动与自主发现,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期盼的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的迸发。因此,课改的重要任务就应该是各学科课堂组织形式的开放,创设多种形式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
1.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按照新课程的要求,教师充其量知识课堂教学中的一个主持者,协作者或参与者,教师的职责不在于灌输多少知识,而在于调控好课堂,帮助学生检视和反思自我,明确想要学习什么和获得什么,确立能够达成的目标,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和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发展他们所学东西的个人意义和和会价值,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记过进行评价,并促进评价的内在化,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课堂上,教师所要做的是以一种谦逊和平等的的交流方式,面带微笑,认真地倾听,不失时机地点拨和鼓励,开而不答,引而不发,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当学生思维阻塞时,教师给予热情引导:“换个角度想想,说不定会茅塞顿开呢”当学生有独到见解时,教师推波助澜:“这么新奇的想法,能告诉大家你是怎么想出来的吗?”这样会大大的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当学生的意见与老师相左时,教师谦逊宽容:“有自己的见解,真是好样的”并顺势在全班展开谁是谁非的讨论。让学生和老师始终处于平等的关系,平等地对话,平等地交流,师生互教互学,学生在一种宽松融洽的氛围中,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2.创设自主、合作,竞争的课堂情境。
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不仅是一个人成功的首要条件,更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语文教师要善于从教材编排与学生实际出发安排小组的自主、合作学习环节,为学生创设合作机会;比如我在教《背影,》一课时,我先将学生分成四个小组,每个小组选派一位组长。在上第一课时,我本着鼓励学生“要靠自己学,主动的学,生动活泼的学”先安排学生自读做字词卡片,提问题,看哪一组提的问题多,提得好。第二课时精读,四个组的同学分别提出了一些问题,比如,有关不懂的字词,“举箸提笔”的“箸”是何意?“差使”怎么读?为什么“桔”要写成“橘”?也有针对时代背景的,祖母死了,为什么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为什么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也有的是照抄课后练习的,比如课文选取“背影”这个表现角度,好在哪里?当然也有一些有价值的问题:文中用很多笔墨写父亲为儿子买橘子,这表现了什么?文中两次描写父亲的衣着,这和父亲的背影有何关系?课文中写作者一见父亲的背影就流泪,这是什么原因?如此之类,激发了学生思考的积极性。这时,我又叫四组的学生分别合作解决组内提出的问题,能解决的就画上钩。在此基础上,我们共同来讨论一些问题,比如:文中为何要花大量的笔墨去写父亲买橘子,用意何在?这样,一个个问题由学生提出,师生共同解答,大家各抒己见,兴致勃勃,课堂上充满生机。学生在各自的感悟、体验和互相启发中,成了学习的主人,领略到了课文的“美”,使阅读成为一种愉悦而富于教益的精神生活。
3,拓展生活、实践的课堂空间
21世纪教材的编排有一个特点,就是教材生活化,生活社会化。如果我们依旧用旧的教学模式组织教学活动,就不能充分体现新教材的特点,为次,我们认真挖掘教材的生活因素,让学生有多种体验,比如,我在教了吕叔湘的《偃旗息鼓》一课后,我便叫学生去搜集报刊杂志上一些误用、乱用词语的地方,然后探究其成因和解决途径。学习了《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横度长江》以后,(当时恰逢我们学校改制),我又让学生就我们学校新的变化写成广播稿学生分别进行了采访,这种把语文课上成活动课、实践课的方法,学生们非常愿意接受,同时也能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
五.教学评价的开放。
基础教育的改革需要构建对学生多元的评价体系,一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其中课堂教学中的师生评价,对学生的成长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
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
教师评价包括:(1)语言评价。比如:你真行,你真有创见,老师都得向你学习等;(2)体态评价比如:面部表情、身体姿势、手势等等;(3)借物评价,比如我教的一个普通班,对于一些后进生的一些比较明显的进步,我都奖励一本笔记本,然后在本子上写上一些鼓励的话语。让学生体会到老师的关爱。
学生的评价包括自评和学生间互评。自评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开掘他们的认识、评判、表述等潜能,学生间互评也是培养现在独生子女欣赏他人优点,克服唯我独尊;发现别人缺点,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有效方法。当然,学生的自评和互评都需要老师的正确引导,日积月累才能形成各自的评价能力。
2.
及时评价与延迟评价相结合
教学中有这样的现象,对于同一学习内容的学习,由于学生间是有差异的,因此掌握起来速度是不一样的,因此,评价学生要用发展的眼光,用发展发态度,能及时评价的就给予评价,不能让人满意的,我们要学会宽容,学会等待,给学生时间去发展,用延迟评价的方法给每个学生成功提供条件。
综上所述,开放语文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评价,将为学生语文知识的掌握、语文能力的提高提供有效保障,同时也为二十一世纪课程教材改革找到激奋点。
(本文获成都市2003年语文教学论文比赛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