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奋斗中实现梦想 在追求中铸就辉煌
----在首届教代会第八次会议上的报告
刘增利
各位代表、全体教职工同志们: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今天,全校教职员工聚集一堂共同回顾我们在2004年取得的成绩,谋划2005年学校的发展大计。目的在于总结过去一年的工作经验与教训,确定新一年的发展目标与步骤,进一步统一思想,振奋精神,团结一致,高标准地实现学校发展的第一步战略目标。
一、在发展之年,我们播种的是精心编织的梦想,辛勤耕耘并体验着的是过程和“意义”,收获的是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的资本与自信。2004年我们在“创新与发展”这两大主题的指引下,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日新月异。
(一)、在学习与实践中,我们初步探索出一条“文化办学”之路。列宁曾经讲过:理论思维的成熟是一个政党成熟的重要标志,今天我要说:办学理念的成熟是一所学校发展的动力之源。一个理想的教育团队应该是一个善于学习勤于思考闪烁着理性主义光芒又荡漾着创造激情的卓越组合。我可以自豪地说:我们就是这样一个团队,这样一个组合!在我和大家共同探寻学校发展的理论支撑的心路历程中我们就是这样一路学习、一路领悟过来的----在《2002—2008振兴学校行动纲要》中首次提出通过学习型学校组织的建立形成“团结、奉献、求实、创新”的学校主流文化,推进“名师培养工程”;在教师论文集《滴水藏海》首篇文章《弘扬主流文化,凝练学校精神》中全面阐述学校精神:包容产生和谐,学习推进创新,卓越成就未来;在首届科研周开幕式的致辞中我表达致力于建设一所学习型的学校,并通过这样一个学习型组织造就新型教师,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成就一批名师的教育理想;在暑期朝阳湖会议上全面论述“文化办学”的理念;在北师大附属学校第五届文理科教学研讨会校长论坛上系统总结学习型学校组织到底为教师专业化成长创设了什么环境,从而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办学理念体系,即以文化办学理念为核心,以学习型学校为依托不断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从而推动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二)、在学校建设中,始终坚信“一个好的领导集体就是一所好学校”,始终坚持“用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在使用中培养干部”,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2004年6月份在北师大与成都市教育局联合组成考评组对学校管理效能进行评估为学校的发展把脉的基础上,秋季开学前配齐了校级领导班子,新班子老中青结合、专业化程度高、敬业奉献、引领示范作用强;在工作实践中中层干部团队在群众中也已树立起了重实干、讲奉献的良好形象。在干部的整体配合中,干部团队按照我们一贯倡导的“和而不同”、“卓而不群”的工作宗旨开展工作,使得干部队伍的整体战斗力不断增强。在2004年12月份校级领导班子首次以“统一思想,聚力量;求真务实,练内功;抢抓机遇,促发展”为主题召开的民主生活会上,大家在团结、民主、平等的气氛中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既肯定了各自的成绩,也友好地指出彼此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并坦诚地交换了意见和建议,应邀参加会议的市教育局人事处王志成处长会后评价说:学校领导班子敢于正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回避问题,敢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班子作风正,严于律已,是一个有“执行力和“驾驭力”的班子。这次活动的开展统一了校级领导干部的思想,凝聚了大家的力量,为进一步推进学校跨越式发展奠定了领导与思想基础。
(三)、倡导人本管理理念,以教师的不断学习来扩大其自身发展的内需,以校本化培训为主渠道不断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学校管理说到底是文化管理,人本主义是文化管理的指导思想,它已经成为教育界的普适价值观念,“以人为本”无论是作为一种教育思想还是作为一种教育管理思想,其本质特征是在教育或管理中要坚持以激励为核心从而激发人的积极性,调动人的潜能。清华大学第9任校长梅贻琦先生曾经讲过这样一段话:“师资为大学第一要素,吾人知之甚切,故亦图之至急,大学之良窳,几乎全系于师资与设备充实与否,而师资为尤要;吾人应努力奔赴之第一事,益为师资之充实。”人是组织的宝贵资源,我们把管理的重点放在校内的人力资源开发上。学校的组织环境能否调动成员的积极性是学校表现优劣的关键。我们鼓励教师开展以校为本的教育教学行动研究来促进自身的专业化发展,创建教师的“职业化”生活方式进而形成学校的特色与传统。学校注重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动和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三种力量的有机整合,建立教师自我反思的教学制度和同伴互助的教学文化,以开放的心态积极主动争取来自各方面的专业引领。面对新一轮课程改革,学校努力为教师构建可持续发展平台,不断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形成了“师大支撑、学校搭台、专家帮带、科研助推、团队打造、个人努力”的名师成长模式,充分整合京蓉两地的名师资源和北师大的专家资源,逐步形成了“宏观专家重理论,把方向,中、微观专家重实操,给方法”的专家指导模式,实践着科研兴校、专家助校、培养名师、造就名生,创建名校的学校发展之路。
学习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把学习作为一种工作方式,把学习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应该是同仁们对学习的一种感悟和对新教育人工作与生活方式的一种理解。《教师学习活页》的推出开启了大家求知、思考、探讨的智慧之门,以“争做学习型职工,构建学习型学校”为主题的教职工贺岁演讲表达了大家教育价值观念的趋同,表达了以可持续发展的教育人生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学校的教育理想。
2004年的培训活动从承办“新课程背景下的名师培养与名师成长论坛”开始,十几位专家云集成都,各种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在这里碰撞,我校教师基本上全员参与,享受了一次更新教育理念的大餐。在此之后的培训活动我们的视角开始投向课堂教学的微观层面,从学年工作会议查有梁教授传授他从教40年的12条教学经验,到承办中央教仪所课题《新课标物理实验研究》中期结题会,承办成都市高二文学教学研讨会和音乐新课程教学研讨会,再到第二届科研年会北京市特级教师乔荣凝的《优化课堂教学的建议》的主题报告。我们的注意力已经瞄准了课堂教学,我们要给课堂教学赋予新的时代功能,那就是以课堂为平台建设一种新的教学文化和学习文化。
按照合格教师、研究型教师、和名优教师三个层次,学校还通过“老带新、新促老”结对子和评选校级学科带头人等形式加快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进程,即抓青年,固塔基,抓好教师队伍的基础工程;抓骨干,壮塔身,筑好教师队伍的中坚力量;抓名优,树塔尖,搞好教师队伍的名优工程,使一大批青年教师脱颖而出,他们正日益成为教师队伍的骨干力量,成为实践新课程的主力军。不少教师活跃在北师大附校系统的教育研究队伍中和学习交流的讲台上,今年我校教师参加北师大附校系统“海威杯”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英语教师何敏获一等奖第一名,语文教师江晓音获三等奖;艺体组肖洪俊、蒋攀和钟兴吾三位教师应海威教育集团之邀到广西玉林做教育支持。岁末文综组又为学校献上了一份厚礼:历史教师刘姗参加成都市说课比赛获一等奖、赛课一等奖,代表成都市参加四川省说课比赛获一等奖第一名;历史教师李强参加成都市说课比赛获一等奖、赛课二等奖;政治教师张文勇参加成都市高中政治赛课获一等奖;地理教师缪辉辉参加成都市教学技能综合大赛获一等奖。2004年学校还评出了首届5位校级学科带头人,从而使学校初步形成了校级、市级和省级三级学科带头人的培养梯队模式。
在刚刚结束的年度行风评议中,从《行风征询意见表一》对周边十个单位的调查结果显示:认为我校教学质量好的占60%,较好的占40%;在向家长发放的400份《成都市教育局系统行风状况征询意见表二》中,认为我校教师教学质量好的占80%以上,认为一般的占19%。2004年暑假我们送走了原校全部初高中学生,出口成绩初中受到表彰,高中受到表扬。我们深刻地体会到“抓名师就是抓教育质量,就是培养优质教育资源”。
(四)、开展校本研究,开发校本教材,提升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层次。我坚信:一个人的思想有多远,他就能走多远。学校在起步的前三年是非常艰难的,但是我们坚持做事、为人要体现出我们北师大的大气和精神,所谓“居高声自远”。尽管我们的工作起点不高,但是我们追求立意的高远。我们始终把握要在科研的状态下开展工作,要用科研的态度、科研的精神、科研的方法对待学校的各项工作。新课程改革的实现形式是“一标多本”,即由国家设计统一的课程标准,在此标准下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的开发和管理,其中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是一个重点,因为它赋予了学校和教师新的使命和角色,因此学校的管理模式要转变,教师自身角色定位也要转换。在实践中我们体会到新课改不仅仅是教材的改革,更是一种教育文化和学校管理文化的改革,基于这种新的“文化”引导广大教师实现从教育理念到教育信念再到教育行为的转变。因此,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学校改革与发展的根本依托点在于学校管理文化的创建。
一年来学校在推进新课程的实践中勇立潮头,大胆实践与创新。形成了初中以英语为特色的必修课,以学科竞赛辅导与综合实践活动为主要内容的选修课和活动课的三位一体的课程格局;高中正在尝试校本化的文科、理科综合教学实验;小初、初高的适应性教育形成了具有校本特色的系统的衔接教育体系。相应的校本教材正在形成当中。
2004年我校科研室被成都市教科所评为先进科研室。在论文评选方面,获国家一等奖1篇,国家二等奖7篇;三等奖4篇;获北师大附校中心一等奖2篇,获二等奖2篇,获三等奖8篇;获《中国基础教育》年度论文评选一等奖1篇,二等奖1篇,三等奖5篇;获成都市一等奖5篇,二等奖27篇,三等奖37篇;在国家级刊物、省、市级刊物上发表论文17篇;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四川省、成都市等各类竞赛,获得国家一等奖6人,国家二等奖15人,国家三等奖11人,省一等奖2人,四川省二等奖3人,四川省三等奖2人,全国竞赛成都赛区及成都市竞赛一等奖52人,二等奖68人;三等奖83人。
在第二届科研年会上,我校独立承担的市级课题《新课程理念下,学科课堂教学优化实践研究》正式启动统领起了学校的各级相关课题,使得我们的课题研究更加系统化、规范化,更具实效性。“教师的情感人格因素是其专业化发展的内在核心因素”的新理念已经成为全体同仁的共识,必将成为促进教师在打造新课堂的实践中的有力抓手
(五)、学校转型期的德育工作更具魅力和特色。着力构建自主发展教育德育模式,在教育中我们坚持自主原则:把学生当成生活的主人,充分信任学生、尊重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己组织实施各类活动;坚持愉悦原则: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各种形式的表扬和创设情景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满足学生兴趣、情感等心理需要,使之产生内在发展动力;坚持实践性原则:在教育过程中,把学生自主参与实践活动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方式,学校创设各种机会,运用多种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德育实践,在自主实践中养成良好的道德素养;坚持开放性原则:学校活动面向全体学生和全体家长,让学生自由选择,家长辅助设计,并且德育活动从学生终身发展着眼,顺应社会发展趋势,把活动从中学延伸向大学,延伸向社区、延伸向社会;坚持体验内化原则:学校活动注重学生的亲身参与、亲身体验,在参与体验中感染、感悟,学校在学生的道德认知上加以引导,在道德行为中加以指导,通过表扬等评价手段促使学生将道德认知外化为道德行为、内化为道德品质。
常规管理工作(如值周、宿舍管理等)在学生的自主参与下更显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教育的层次功能,宿舍、教室可以随时接受检查;与学生学习、生活相关的重大事项和对个别违纪学生的处理意见以听政会的形式决策,更体现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和规则意识;党课、团课教育活动内容丰富、形式新颖,不仅引导学生高层次的政治追求,还团结和培养了学生干部;结合时事形势和学校德育工作重点的每月教育主题突出了德育工作的系统化和规范化要求;班主任队伍的专业化水平通过抓班会课、集中培训和研讨等多种形式进一步提高;2004年我们还顺利通过了市级校风示范校和心理健康教育实验校的检查……我校的德育工作在2003——2004学年度成都市德育工作专项考核评估中获得一等奖。
体育、卫生工作的窗口形象更加突出,第二届运动会较第一届更隆重和规范,初一、高一学生组成的代表队在成都市中学生广播操和军训成果比赛中均取得了二等奖的较好成绩。
(六)、以主动的姿态融入社区,以社区的视角审视学校的发展状况,逐步确立学校在社区中文化中心的位置,时时借“第三只眼睛”发现学校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正在逐步形成学校与社区和家长的良性互动。学校地处锦江区书院街道昭忠祠社区,周边文化单位较多:省广播电台、成都市报业集团、成都军区通讯总站、第二医院等,但是学校在社区中的作用不同于其他文化单位,因为学生分布在社区的每一个家庭,他们的品德、学习影响着家庭的生活质量;学生又行走于社区之中,他们的精神气质和行为对社区的文化氛围也有直接的影响作用,因此,我们非常重视与街道和社区领导的交流,重视家庭、学校和社区对学生教育的形成合力。
1、 结合节日、纪念日开展师生与社区群众的文化交流活动。
第二十个教师节,我校联合社区共同举办了名为“细雨无声润草绿,浓情有意化桃红”文艺汇演活动暨优秀教师表彰大会。周边友好单位的领导、社区居民代表和市教育局领导与全体师生共同热烈庆祝这一节日。活动中全体教师向大家庄严宣誓向社会郑重承诺落实“三满意”活动要求,最后昭忠祠社区、学校退协和我校师生同台演出,把庆祝活动推向了高潮。社会各界人事与我校师生的共同庆祝教师节形式创新,社会效果良好,社会反响强烈,在成都市开辟先河。
由我校学生组成的志愿者服务队和社区建立了长期合作的流动服务岗,定期的探望和慰问社区的孤寡老人,在社区中也树立良好的形象。每年八一建军节师生慰问周边通讯总站、消防武警、公安干警成为学校拥军、拥警活动的惯例。
根据成都市政府和教育局的要求我们还有步骤、有计划地向社区居民开放学校的文化设施。
2、把行风评议工作作为年度的例行常规工作来抓,2004年的行风评议工作在社区领导的帮助和积极参与下已于年底顺利完成。我们的体会是:作好这项工作,不仅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的重要体现,也能生动地体现了我校 “走文化办学”之路、“教育就是服务”的办学理念,更是促进学校自我完善、自我发展,不断提高社会美誉度,增强学校综合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七)、全面落实“教育就是服务”的理念,服务是一个市场化的概念,优质的服务是按照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的要求管理出来的。2004年学校管理又上新台阶。首先,变过去的人事管理为今天的人力资源开发,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文字变化而是一个管理理念的突破,它体现了服务的功能,凸显出面向人才市场的挖掘与选聘职能和面向校内教师的培训与激励功能。在今天的教师选聘、评聘、评优、评先、分层培养与培训等方面都开始显现人才管理职能转变所带来的效益,尤其为克服中年教师易于出现职业倦怠感方面提供了行政保证。其次,行政后勤管理在走向集约化的过程中更加精细化,彰显处处有亮点,处处有文化。在过去的一年中学校平均每周都有大型活动,我们坚持组织落实体现学校整体协调,各部门默契配合,活动质量追求高水平,使参加者受到规范化教育和人文化的服务。食堂的经营与管理成为2004年的焦点和亮点,它是上级领导光顾最多的地方之一,也是受到表扬最多的地方之一,今年元月19日已经取得成都市A级食堂的牌照,这当中饱含的是在汪主任带领下的后勤员工和安全监督员向医生以及广大生活教师的不懈吐辅与心血。2004年还是学校的社会工作丰收年,学校被评为社区综合治理先进单位,街道办事处计划生育先进单位,成都市消防安全先进单位。其三、学校的经营工作与往年相比也有很大提高。由于学校招生人数的增加以及预算控制到位等原因,我校的经营环境得到很大改善,企业化的管理优势在逐步展现,这些都表现为在资金持有以及资金使用方面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在学校成本控制方面:2004年度我校的经费支出预算为600万元,在学校领导班子带领下,通过克服重重困难并充分发挥学校的可利用资源及潜能的基础之上,积极发挥预算控制功效,全年共发生实际成本支出541万元,节约全年预算支出59万元,占总预算的9.83%,同去年相比降低了10万元,合理的节约了内控成本费用。在学校收入方面:2004年度学校的收入预算为600万元,在保证生源质量的前提下,本年实际实现的收入按收付实现制计算为569万元,虽然没有达到预期标准,但在改制生学费方面比去年同期相比多收入171万元,缓解了由于义务班学生人数的减少而使教育局拨款有所下降所造成的财务压力,这样,我校在收入总额上,同2003年度相比实际多收入157万元。学校经营环境改善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教师们的工资薪资以及生活质量在不断的提高,这些都让我这个校长感到欣慰。
(八)挖掘学校历史,整合校友资源,为学校的发展寻找校史中凝练的文化根基。一所学校的历史以及在他发展的过程中所凝练的校园文化如何传承?我认为是要靠一些人物,以及发生在这些人物身上的典型故事传诵下去的。今天,我们作为后来人要续写这所百年老校的历史,首先就要尊重、继承学校的历史,通过挖掘、整理校史,展示学校历史上的名师、名生,以激励后人,通过校史上的典型人物串起学校的昨天和今天。2004年元月我校40年代校友两院院士闵恩泽先生个人捐资10万元设立了奖学金,4月29日八十高龄的闵老荣归母校与学生面对面地交谈,教导同学们做人要诚信要有团队合作精神,并留言勉励学生:“学习之道贵在勤奋和掌握好的学习方法”。通过这一活动师生得到的是一次心灵的洗礼,闵老浓浓的爱校情怀,倾心科学事业的精神对大家是一次深刻的教育。12月23日我们以“恩泽殷殷校友情,寸草报得三春晖”为主题召开首届闵恩泽奖学金颁发大会,27名同学获此殊荣。闵老的学生梁斌教授在讲话中深情地说:“我羡慕你们有这样一个深厚文化积淀的母校,更羡慕你们有这样多的成功的校友。北师大成都实验中学就是这样一所有深厚文化积累、有优良传统的名校,是一个你们可以终生为之骄傲的名校。”
在第20个教师节前夕,我与学生代表拜访流沙河老先生,当我谈到学校实行诚信考试时,老人眼睛一亮说:我们在当年省成中就有不用监视的考场,2002年我还写文章《有过这样的考场》发表在《文汇报》的《笔会》栏目。老先生后来叫人复印了这篇文章给我送来,写得果然有趣。临别时老先生为我们题词:池鱼思故渊,表达他深爱母校的情怀。
目前,学校办公室已经请童平章老校长口述完成对学校历史的回顾,退休的陈荣华老师正在继续整理校史。我有一个心愿就是到2013年当原校100年,新校12年的时候,我们举行校庆,我们可以无愧于前辈和后人地说:我们使这所百年老校又焕发了青春!
(九)、以党组织的监督保证作用落实“三个代表”和“三满意”的要求;以教代会的形式保障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渠道的畅通。制度文明是现代文明重要标志,现代管理已经不再是单一的自上而下的单一的行政管理模式,倡导多元化的管理。学校党组织在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实践中的政治核心和监督保证作用是别的组织形式无法替代的,这是由执政党的地位和党的先进性所决定的。一年来我校党组织始终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落实执政为民的思想和要求,常规工作一如既往,围绕成都市提出的“三满意”活动要求的“党员示范岗”活动成为即将在全党开展的党员“保先”活动的典型范例,希望下一步党总支总结、提炼和宣传,尤其对典型的集体和个人要进行宣传,以发挥身边榜样的带动作用。由于我们卓有成效的工作,在成都市民办学校中独树一帜,2004年我校党总支被评为成都市先进基层党组织。教育作为精神生产的特性决定了现代学校的教师必然具有强烈的民主诉求,学校的发展规划、重大决策、管理规章等必须体现民主性,即领导者的意志必须转化成为广大教师的意愿,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工作热情。教代会作为现代学校的民主管理制度正在学校的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突出的作用。已经召开的七次会议,对学校发展中的一些重大事项以及教职员工特别关心的事件进行了审议和表决,每年年初的教代会成为大家总结学校工作畅谈学校发展的盛会,校长的工作报告自然也就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我们不断完善校务公开制度,设立校务公开栏使监督到位,通过校务公开,使得领导和群众同呼吸、功命运、心连心。
二、对实现学校第一步战略目标的畅想。
2005年是学校发展的第一步战略目标的实现年。根据《2002—2008振兴学校行动纲要》的要求“到2005年学校要基本实现办学经费自给自足,以英语为主要标志学科的精品特色校的目标初步显现,初中办学质量与省重点校联中持平,高中办学质量有明显提升。”----这是一个粗略的表述,通过2005年的工作我们给它赋予的内涵应该是丰富的,指标应该是高标准的。因为这一年对于学校进入下一个三年是承上启下的一年,这一年所打下的基础决定着后三年要建设的这座大厦的高度,因此要务必作好以下工作。
第一、按照党管干部的原则切实加强三级干部(组长、中层、校级)的思想、作风、能力建设。每位同志都要给自己的工作准确定位、客观评价,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组织学告诉我们,组织成长的一般规律是一个组织在起步期的发展是令人兴奋的,由于工作状态、工作环境的改变组织成员有一种新鲜感,当组织进入快速发展期也可以创造出许多辉煌的成绩,但在这一期间如果不在干部、教师管理水平和教学能力方面作好储备和积累,那么当组织进入平台期的时候就缺乏发展的后劲,尤其是按照现代管理的原则,管理的重心下移之后组长和中层干部的管理能力和专业引领作用不足的矛盾就会显得非常突出,因此各级干部必须从现在起在工作中处理好以下六大关系:(1)制度管理与人文关怀的关系;(2)业务指导、行政服务和思想领导的关系;(3)常规管理与工作创新的关系;(4)自身发展、同行进步与组织发展的关系;(5)自身教师角色与干部角色的关系;(6)权利因素和非权利因素(情感人格因素)的关系。
第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我们要以不断的持续学习为动力,以课题研究和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开发为载体,以调动“教师的情感人格因素”为抓手,继续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形成教师成长的梯队。
1、用好《教师学习活页》扩大教师的阅读面,引导大家在中国传统文化和世界文化的瑰宝中汲取自身发展的文化元素,铺垫自身专业发展的文化根基。
2、引导广大教师通过课题研究、开发校本教材促进自身学习,提高理论素养和工作的科研含量。学校对教师的教学管理将更注重过程管理与过程评价,重视物质激励和精神鼓励。教师自身要重视教学反思,更要注重积累和提炼。
3、加强教研工作的实效性,用好、用足专家队伍,切实把宏观专家重理论,把方向;中、微观专家重实操,给方法的专家指导模式赋予事实在在的内涵,把导教和导学结合起来,使学生与教师共同和谐发展。教研活动可以考虑与大学进行学科接轨,教师要掌握学科前沿信息,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第三、我校的德育工作面临社会转型期落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生源变化的双重转轨,新的德育工作要以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为根基,用儒家“孝悌忠恕”思想的积极因素充实学校德育,以学科教学为主渠道,以爱校教育为起点、以社团推动为重要载体,以家校社区联动为保证,形成德育工作网络,从而培养学生的大国民意识,即培养有中国灵魂和世界眼光的现代人。
第四、现代学校必须以信息为核心,网络信息、图书信息、教育信息、社会公共信息的充分整合和实现信息资源的可交互性是迫在眉睫的工作,也是学校下一步资本性投入的重点。
第五、“招生宣传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学中,在教师工作的每一个细节中,最好的宣传员是学生和家长”已经成为全体同仁的共识,大家要继续坚守“教育就是服务”的理念,按照精细化的管理要求和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教学要求作好各项工作。2005年的招生工作将从初2005级的直升工作起步,相关招生意见另行成文,今天也要发布,请同志们讨论。
各位代表、全体教职工同志们,2005年是学校发展的关键之年,是承上启下、继往开来之年学校发展的第一步战略目标能否实现?全体同仁的目光聚焦在我校自主招收的第一届初、高中毕业生的出口成绩上,聚焦在新的一年招生业绩上。因此,我们要一如既往地团结和实干,以良好的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回报社会。我们坚信:2005年注定是我们创造辉煌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