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的成长之路||迎接挑战,抓住机遇在课程改革中成长为名师||在教学生活中实现专业成长||以情优教 自主发展||生在课堂,长在课堂

名师的成长之路:创新与教科研

——“新课程背景下的名师培养与名师成长论坛”隆重开幕

  四月的蓉城在亮绿的流动中,洋溢着生命的活力与成长的旋律。10日上午,由全国教师教育学会、中国教育学会高中教育专业委员会、成都市教育局联合主办,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成都教育学院、开云手机入口官网,开云(中国)承办,成都时良社、时代教育报刊社、当代教师发展杂志社、中国基础教育杂志社协办的“新课程背景下的名师培养与名师成长论坛”在成都新华宾馆开幕。开幕式由成都市教育局副局长杨杰主持。在主席台上就座的领导有:四川省教育厅副厅长姜树林、成都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吴平国、成都市副市长郝康理、成都市政协副主席章恩筹、成都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强兆虎、成都市教育局局长杨伟、成都市教育局副局长周鉴。就座的专家有: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谈松华教授,中国心理学会副会长、北京师范大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博士生导师林崇德教授,全国教师教育学会副理事长、西南师范大学校长、博士生导师宋乃庆教授,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丁钢教授,中国教育学会高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教育部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专家委员会副主任王本中教授,全国教师教育学会副秘书长王秀云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马新国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社长、博士生导师赖德胜教授。主办和承办单位的其他领导,特邀进行学术交流的专家,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和教师九百余人出席了开幕式。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当代教师发展杂志、中国基础教育杂志、四川日报、华西都市报、天府早报、教育导报、四川经济日报、四门教育电视台、四川有线电视台、成都日报、成都商报、成都电视台15频道和33频道、成都人民广播电台、时代教育报刊社等新闻媒体的记者对开幕式进行了采访。
  开幕式上,郝康理副市长受市委副书记黄忠莹的委托,代表成都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向论坛开幕表示热烈祝贺,向与会的领导、专家、学者和来自各地的名师表示热烈欢迎。郝市长介绍了成都的悠久历史和社会经济、教育事业发展概况。他表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要高度重视名师队伍建设,并强调指批抓名师就是抓教育质量,就是满足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就是残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就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行动。成都要进一步总结和学习借鉴各地名师工作经验,加大名师工作力度,“面向全体,突出骨干,倾斜农村”,提升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推进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
  
   林崇德教授、宋乃庆教授分别代表论坛学术委员会、组委会向大会致辞,他们认为这次高规格、高层次的论坛将对教师队伍建设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并对成都的名师培养工作和成就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对主办单位、承办单位的精心准备和安排表示感谢。姜树林副厅长代表四门省教育厅对出席论坛的领导、专家和各位代表表示欢迎,他指出,四川作为人口大省,也是教育大省,这次论坛在成都举行,既是对成都市,又是对四川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的肯定,它将对全省的教师队伍建设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开幕式后,谈松华研究员、林崇德教授分别以“名师成长与教育创新”“参加教育科研是名师成长的重要途径”为题做学术报告。他们重点阐述了两个观点:
  1、创新是名师成长的源泉。从总体背景来看,教育的全球化、知识化、信息化、市场化对各国的教育机制、学校教育、教学模式提出了严峻挑战,教育要适应国际形势的变化就必须在传统的骑上进行创新,这一重任历史性地落在了教师肩上。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时空的扩展以及各国政府向基础教育的政策倾斜,对教师的角色、职业精神与职业道德、学科知识与专业知识、基本能力与专业能力等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这些要求首先要体现在名师身上。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也是名师成长的源泉。名师要做高素质的教师,成为教师群体的核心,就必须成为教育创新的探索者和引领者。
  2、教育科研是名师成长的重要途径。名师的能力除了创新之外,还应重视师德与业务能力的培养。名师的基本素质包括:理论(思想)功底、时代修养、成就成果、科研兴校的意识等。名师应该积极参加教育科研,在教育科研的价值取向上坚持面向实际、,站在前沿、重在应用、强调合作;课题研究要规范,要素要齐全,通过研究,达到理论升华、能力升华的目的;重视研究成果的发表、出版,争取更大社会效益和社会影响。
  学术报告引起了热烈反响,与会代表积极参与互动,提出了很多问题,两位专家给予了精彩的回答。对于“名师最基本的素质是什么?”林崇德教授进一步作了概括:一是师德与业务能力;二是名师具有时代性。对于“教育行政部门与学校政策应向名师营造怎样的良好政策环境”,谈松华研究员说:社会应营造一种尊重老师(特别是那些对教育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而且影良有成就的老师)的氛围。评价名师,不是看他拥有多少知识,而是看他对国家的贡献、对教育的贡献。在名师政策上,应该让那些长期从事中小学教育、热心教育事业教师受到尊重,给予他们应有的经济和社会待遇。

返回TOP


迎接挑战,抓住机遇

在课程改革中成长为名师

北师大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主编 马新国

  在成都我遇到夏虹等几位年轻的特级教师,他们是辩改革中成长起来的专家,我真为他们高兴,也更加坚定了课程改革的信心。当我了解到这些年轻特级教师成长的过程后,我深深为成都市教育局培养教师,推动教育改革的有利举措和细致工作所感动。年轻教师的成长,和成都教育局的工作分不开,和他们自己的努力分不开,是他们在燃改革中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的结果。
  以往的教育教学,教师用靠教参“教教林’,教师是被动的教书匠。特别是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标准都形成了一套固定的模式。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课标精神结合当地的实际,创造性地“用教材教”;过去的教学是为了应试,课改要求的教学是促进孩子全面发展,为一生发展打下良好的文化、工具、思维、学会学习的胸。
  新教材要有利于实现这些目标,北师大版的小学语文和其他教材依据课标编写,为教师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留下了空间,提供了线索。它本身具有某些促进教师成长的功能。三年多的实践证明,用好这种实验教材促进了孩子发展,也同时促进了教师的成长。当然,每个教师的成长情况不一样。那么,怎么做才能使教师尽快成长,成为名师呢?
  第一,要在实践中更新教育观念,要更新教育观念,理性上认识并不困难,关键段落实在实践中,习惯是一种巨大的力量,要把学习课标、研究新教材和改变习惯的思维方式、教学方法结合起来,在碰撞中探索新路子。不然,更新观念就是空的,用旧方法、旧思维教新教材,只能是一种苦恼,自己也不可能在课改中成长。
  第二,教师要加强学习。学习一些教育学、心理学,特别是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理论,学习别人的课改经验,同时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努力使自己的专业知识更宽一些。这样才能真正做到“用教材教”
  第三,要大胆实践。课改是一种创造性工作,没有现成的东西可以遵循,特别是各地基础教育的情况不同,所教班级每个孩子的个性不同,要使每一个孩子都得到发展,教师必须创造性地教学,使课堂教学咸为科学性和艺术性的有机结合。充分引导孩子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教师必须在实验中积累经验,探索前进的方向。
  第四,教师要有科研意识。要在课改中抓住难点、重点,为自己确立科研课题,积累点滴体会,把它写成教学反思、教学设计、专题文章,参加各种教研活动,与通行交流,促进自己尽快提高。
  课改是挑战与科研并存,机遇大于挑战。让我们每个教师都抓住机遇,战胜挑战,在课改中成长,经过艰苦的努力成为名师。这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贡献,是更充分实现教师的人生价值的光辉之路。
  这是我参加此次会议的体会,也是我对教师的衷心希望。

2004年4月10日

返回TOP


名师——在教学生活中实现专业成长

  4月10日下午,“新课程背景下的名师培养与专业成长论坛”继续进行。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丁钢以“教师在教学生活中的专业成长”作了专题学术报告,北京五中校长吴昌顺就“名师造就名校,名校培养名师”、上海中学校长唐盛昌就“新课程呼唤新一代名师”、成都七中校长王志坚就“造就更多的名师”进行了专题性交流。他们报告的主题思想是:名师——学生活中实现专业成长。
  一、名师——在诗外
  本体性知识固然是名师素质构成的基础,但条件性知识上实践性知识更是名师素质构成的必要条件。丁钢教授认为:积极的专业动机是名师成长的根本动力,它包括教师的个人成就感、对学生的个人责任和正向效果;有效的教育教学策略是教师之为名师的根本所在,如达成目标的策略、控制感、民主式决定等;专业反思精神是教师成长为名师的基本途径,“研究教学最好的方式莫过于研究我们自己”。
  二、名师——在学校
  “学校工作的核心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没有教师的专业发展就没有学生的发展,学校应该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专家们认为:促进名师成长,学校要营造名师竞相成长的学校环境,包括营造催人奋进的学校文化氛围,健全催人努力的激励机制,激发教师追求卓越的教育理想;校长手里不应拿着鞭子,而应该举着旗子走在教师的前面,校长应具有爱才之心、识才之眼、容才之量、知才之明、聚才之力、护才之胆、育才之识、励才之术、荐才之德,使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成为名师;学校要为教师成长具体分层地设台阶、创条件、定目标、抓落实、促成长,使普通教师一步步地成为地区一级的名师、省级一级的名师、全国乃至国际某一方面的名师。
  三、名师——成长在自我
  自我超越是教师的专业精神,名师的成长历程即不断超越自我的历程:学习是超越的条件,而双向(如与学生、与家长、与其他教师、与校外机构等)学习可以实现经验共享,以减少教师由于孤立而导致的自发行为;学习、实践、科研三结合是名师成长之路;教师只要大胆的进行教学创新,探索适合于自身及学生特点的教学方式,形成自己的教学个性与特色,直至教学风格与教学流派,就可能成为某一领域的名师;实践是名师成长的途径,努力是名师成长的根本,一切支持和帮助都代替不了教师自身的努力。
  四、名师——作用在团队
  名师的作用在于带动团队发展:名师要发挥带领团队前进的作用,其条件是名师与其他教师之间应该相互尊重与帮助、相互依赖与欣赏、相互支持与合作,这也是团队发展的基础;新一代名师总是在竞争——提升——竞争——提升的螺旋上升的过程中造就的,竞争与提升的过程也是带动团队发展的过程,名师的成长与团队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优秀的集体会催生更多的名师,名师的引领会造就更优秀的集体。
  五、对话——思考在延伸
  四位专家报告后,大会进行了风趣而精彩的对话。有教师问王志坚校长:“你对了钢报告中提出的‘重点中学的效率不如普通中学高’怎样看?”王志坚校长答:“普通中学与重点中学面临的问题有相同的,也有不同的。至于效率,马在田里不如牛,牛在路上不如马。”又有教师问:“优秀教师都到好学校去了,普通中学怎么办?”王志坚校长答:“其实我们学校也有教师到国外去了,到公司去了,读博士去了,人才都在流动。各类学校应多交流,少抱怨。”有教师问:“个性在名师成长中重要吗?如何处理好树立榜样和对教师集体的关注?”吴昌顺校长回答:“没有个性你就站不起来。榜样不是树立起来的,每一位教师都是校长的心肝肉!”有教师问:“在西部农村小学,教师怎样才能快速有效地成长为优秀教师?”唐盛昌校长答:“只要是全心全意地为当地的教育发展服务,就是合格教师,就是优秀教师。”对于“中国普通中学的建设之路应是怎样的?” 唐盛昌校长认为:“中国教育发展肯定不同于苏联的模式,应该说各类学校都在探索,最终将形成中国特色的办学模式。”究竟先有名师还是先有名校?吴昌顺校长肯定地说:“名师在前,名校在后。”
  代表们期待明天更精彩!

返回TOP


以情优教 自主发展

  “新课程背景下的名师培养与名师成长论坛”自昨日开幕以来,受到社会各界普遍关注。参会代表更是热情洋溢,倍加珍惜难得的学习机会。今日上午,论坛在代表们期待的目光中继续进行。上海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卢家楣教授做了题为“新课程教学中教师情感因素的作用及其发挥”的学术报告,北京五中特级教师梁捷,北大附中副校长、特级教师张思明,北京东城区教委副主任、特级教师李奕,浙江富阳中学副校长曹宝龙教授,成都石室中学校长助理、成都市学科带头人田间五位老师以“名师谈教师专业成长——探寻名师成长的心路历程” 为主题进行了交流。
  卢教授在交流中认为:情感既是教育的手段也是教育的目的。新课程高度重视对学生情感的培养,把它与知识技能和过程方法相提并论。情感对人的发展至关重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学生情感的培养,群关注教师的情感状态。教学中教师的情感将通过语言、表情、体态等多种途径表现出来,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影响信息传递的效果,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必须重视教师情感的作用发挥。
  在几位名师成才经历中,共同的认识是:
  1,名师成长离不开外部环境的支持,但归根结底,还要靠自身的努力。不断调动、维护、充实和更新成长的“动力源”,组织、调整好“动力”分配,是加速教师自身成长的关键。对不断超越自我的追求、对教育事业的责任感、振兴中华的崇高理想和使命感以及不懈的努力,对于名师的成长极为重要。
  2,名师要树立“育人为本”的教育观,“人才多样化,人人能成材”的人才观,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质量观,为学生一生发展幸福奠定验的教育价值观。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提升对教育的认识;更新教育观念。
  3,教育科研是促进名师成长的有效途径。要多样化和多层次开展教育科研, 在教育教学管够领域发展,奠定宽广坚实的文化基础,促进名师可持续发展。
  4,不断反思、与时俱进。学会利用环境,抓住机遇、把握机遇促成发展。要对自己的成长历程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切忌满足于荣誉的堆砌。学会对各种教育思潮进行冷静思考,要不断学习,在向老师学习、向学生学习、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过程中,重新规划自己,不断地向更高的层次提升,成为学者、行者和智者。
六位主讲嘉宾最后用了较长的时间与代表们进行对话交流,在回答“怎样看待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消极情感?”时,卢教授的观点是:任何情感的作用都是两方面的,教师的消极情感也有可能产生积极的作用,但从长远来看,留下的负面影响比较大,对学生的发展是不利的;评价学生时,我们要警惕负强化的负面效应,更多提倡正面评价。也有代表提问:怎样看待初中学生的恋爱问题?卢教授语重心长地说:学生的初恋是自然人性的表现,但社会要求的学习任务还远未完成,所以要引导而不能用极端的手段处理。有代表们问张思明教师:“你是如何读书的?”张老师精辟地回答:“用平静的心情享受教育”。田间老师在回答:“如何处理学生的违纪现象?”时,谈到“要宽容、要真心诚意地帮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
对话交流在精彩、激情的氛围和代表们依依不舍的情绪中结束。

花 絮



  川大附小校长余强兴奋地说:“参加论坛的代表有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教育名家,更有许多中学的名师名家。中国的教育走向世界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这必然要与传统教育观产生冲突与阵痛。教育行政部门高度重视新课程改革、重视名师队伍建设,这确是民族教育的幸事,抓到了工作的关键之处。同时教育界大腕专家介入新课程背景下的名师成长论坛,我们看到了振兴民族教育,课改更深层次的希望。中学的名师名家的参与,使我们感受到了基础教育向高端的推进。课改在小学开展得比较深入,但受到上端出口的影响,课改能在中学名师中得到行为引领,得到根本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就是很幸运的事情。”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卢家楣教授精彩的讲座带给所有听课老师强烈的情感震撼。主席台上人头攒动,老师们纷纷举着本子,请心中的明星——卢教授签名留念。一位得到签名的教师激动地说;“卢家调教授的讲座,既有历史的,又有现实的,很有深度。他本人就是情感教育的最好示范。”武侯区的一位老师抑制不住兴奋地说:“卢教授的底蕴非常深厚,我们对愉快教育的感受更深了,我们已经要到了教授的电话号码,希望以后会有更多的机会向卢教授请教。”一位校长说:“卢教授的发言深、透,真是太吸引人了。他对情感优化课堂教学的策略的研究,为我们管理者提供了具体可行、具有操作意义的指导。只有心与心的交流、真情的互动,教师职业才能永远充满生命的律动。”

返回TOP


名师:生在课堂,长在课堂

  名师是教师群体中的使使者,名师是教师群体专业发展的引领者;课堂是名师成长和发挥作用的主要阵地;在验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中,名师更应成为教学改革的探索者和引领者。11 日下午,名师为与会代表展示了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
  成都市学科带头人、12 中物理教师熊文俊进行了“物体浮沉现象”教学展示,她组织学生先观察、先实验,然后引导学生从现象中发现本质,概括出规律性结论,最后运用规律性结论解释、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现象。
  成都盐道街外语学校副校长、特级师李镇西博士为代表展示了一堂“世间最美的坟墓”阅读课,他以层层追问的方式引导学生阅读、理解,秘课文的精髓,感悟伟大的托尔斯泰,并从中学会阅读。
  成都泡桐树小学特级教师卢英,在“三位数的减法运算”教学中,引导学生在多种不同的运算方法中掌握运算规律,在师生、生生互动中训练学生思维。
  课后,三位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设计、思路、方法进行了介绍。北京市五中的特级教师梁捷、北京大学附属中学副校长、全国优秀教师张思明、浙江省富阳中学的特级教师曹宝龙教授、成都青白江区的特级教师马绍平对三堂教学展示进行了精彩而专业的点评。
  一节课只是名师教学生涯中的一个片段,没有成百上千的课堂教学作为基 础,要想成为名师是不可能的。从下午的教学展示和点评中,我们感悟到名师的课堂特点主要有:
  1,创设良好的问题探究氛围。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引起学生关注课堂教学内容,教师要创设情境,从生活现象中、从问题中、一从实验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习动机,为教学做好铺垫。 .
  2,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注重知识技能的获得、态度价值观的养成,实验操作、题目演练、问题提出与探究、师生对话、学生之间的交流应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活动。
  3,教师是引导者、组织者,学生的学习决不仅仅是通过教师的传递就可以实现,优秀的教师要设计教学,组织教学,通过引导学生活动实现教学目标。
  4,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成功的教师没有现成固定的模式,优秀教师要学会借鉴方法,创造个性化的教学方法。

花 絮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名师的风采是在教育实践中磨而生成的。下午,大会别开生面地安排了小学、初中、高中的三堂课。大家目睹了成都市的三位教师的课堂风采,也欣赏了曹宝龙、张思明、梁捷、马绍平等特级教师点评课堂时的大家风范,那便是——朴实中见真金。
  正如梁捷老师所说;“追求永不停滞的生命体验。”新课程课堂,老师们与同学们共同学习、共同前进。课堂真实、朴实,与会的老师们饶有兴味地欣赏着,感动着,沉思着……小学孩子的良好的数学思维、初中学生的科学探究、高中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在名师们的引领下逐步深入。老师们感受是:课堂的精彩应该是学生的灵动,生命的发展。
无论是课堂,还是课堂的点评,都触动着与会的老师的。。弦:厚积薄发,用心做教育。名师,朴实中现真金!

  上午的名师论坛高潮迭起,五位名师对自己成长的心路历程的真情剖白,让我们走近名师。当张思明老师介绍自己每天早上四点半起床学习时,全场一片惊叹。一位老师说:“张思明老师的自强不息、奋斗不止,弹奏出了生活的强音。他享受着教育的快乐,用实力诠释着名师的形象。”另一位老师感叹着:“李奕老师那么年轻,成长却那么迅速。他发挥自己的优势,在信息技术教育领域开辟了自己的一片崭新的天地。我们看到了新课程背景下独特与创新的年轻名师的形象。”一位校长说:“梁捷老师是那样谦和、平易近人。她在教育中追求永不停滞的生命体验,她的教师生命,需要我们慢慢地去品、去悟。”一位老师说:“曹宝龙校长和田间老师分别向我们展示了名师成长的坚实历程。勇于改革,追求创新是名师成长的动力。正如李奕老师说,学者、行者、智者是教师一生的追求。”

返回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