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导航

  •    恩泽校友专辑首页
  •    闵恩泽简介
  •    求学生涯
  •    重回母校
  •    恩泽奖学金
  •    照片集
  •    闵老和我
  •    媒体报道
  • 求学生涯
       省立成都中学
    省立成都中学时期   闵恩泽出生于上个世纪二十年代的四川成都。美丽的岷江滋养了肥沃的川西平原,也孕育了灿烂的巴蜀文明,富庶的天府之国积累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回忆中,闵恩泽院士还能依稀记起当年,闵府家中那副对联:忠孝传家远,诗书继世长。
      那时的四川正是刘文辉、邓锡侯、田颂尧等军阀割据混战的时期,军阀之间烧杀抢掠,战事不断,人心惶恐。在那样一个动荡不安的年代,闵恩泽遵循家训,走上了求学之路。
      上小学时,闵恩泽就开始学习“国学”,每天要读一篇《古文观止》、要临摹王羲之、赵孟頫等人的书法。在童年的记忆里,孔孟之道、诗书画印等传统中国文化的精髓已经伴随着桐油纸和松油墨的香味,一起渗入了闵恩泽的骨子里,根深蒂固。
      早在初中时代,闵恩泽在私立南薰中学时,就表现出了全班头名的过人成绩,后来便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四川省立成都中学(前成都2中,现为开云手机入口官网,开云(中国))。在这个学校读了还不到一学期,侵华日军的轰炸机就开始在成都上空嘶叫着盘旋了,闵恩泽至今仍然记得当时的情形,日军的飞机第一次在成都上空投下罪恶的炸弹,闵恩泽随着人流逃出成都,跑到荒郊野岭的乱坟岗、田埂边躲避炸弹。
      后来学校搬迁到成都郊外的三岳庙。在那里,用竹子和稻草临时搭建了几间屋子,在墙上抹一点白灰,就当作是教室和宿舍。记忆较深的,是那时候一下雨,屋子就漏,雨水漏下来,就得拿盆子接着,于是满屋子都是雨水劈劈啪啪打在盆子里的声音,有时一整夜都无法入睡。那时候闵恩泽从学校回家,需要步行五个多小时,从中午十二点一直走到下午五点多钟!
      尽管条件如此艰苦,闵恩泽仍然非常努力地学习,每天坚持点油灯夜读。教书的老师也十分卖力,说起那时候的数学老师,闵恩泽赞不绝口,由于那个老师代数教得好,大家便叫他“饶代数”,还有“郑生物”(四川喜欢用事物的特点来命名,比如钟水饺、赖汤圆)。那段艰苦而充实的时光给闵恩泽留下了美好的回忆,最高兴的要数去门前的河沟里抓鳝鱼,粘滑的鳝鱼平时躲在水下的洞穴里,到了夏天的晚上,它们会钻出洞穴,到田泥表层乘凉,这时,只要用光照,它们便不会再动,乖乖束手就擒。
      和闵恩泽一起在二中度过三年高中时光的87岁老人吴汝光回忆道:“他上学的时候个子不是很高,留着寸头,人长得很结实,排球打得很好。当时排球比赛一个队伍9个人,他是年级排球队的二传手。” 两位老人读中学的时候正值抗日战争时期,当时省立成都中学迁到了石羊场附近,石羊场是当年国民党军队的军用飞机场。谈起当时学习的艰苦条件和学生抗日救国的热情,吴老仍记忆犹新:“日本人的飞机几乎天天都来轰炸,我们夜里常常被照明弹晃得睡不好觉,但大家的学习积极性很高。躲完轰炸机后,就立即投入学习中。学校的学风简朴。闵恩泽是城里人,家庭条件比较好,但和大多数同学一样,从不讲究吃穿,也不贪玩好耍,学习刻苦,成绩优秀,所以还差半年毕业就提前考进了重庆国立中央大学。”
      “90年代的时候,我去华西医院看望过他,那是我们自从学校分手后的第一次相逢。当年分手时还是年轻气盛的小伙子,再见面却已经是七十多岁、白发苍苍的老头子了,谁也认不出谁。但这么多年了,他还记得老同学,临走时让我代向‘吴汝光’问好。我当时哈哈大笑对他说‘ 我就是吴汝光’。”


       国立中央大学
      1942年,因会考成绩优异,18岁的闵恩泽被直接保送进了当时的重庆国立中央大学,他最先选择的是土木系。闵恩泽回忆到,当时年轻的自己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要修建一条可以跨过长江的大桥,以纪念自己已去世的母亲。一个多么朴素的愿望,反映了一颗多么真挚的孝心!在那里,身为银行家、实业家的舅父对闵恩泽发生了很大影响。当时四川缺化肥,舅父想在四川建一个化肥厂,闵恩泽改志要在家乡搞实业,建化肥厂,于是在大学二年级时毅然转学化工。对于一个不满20岁的年轻人来说,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和魄力!就是这个决定,为他以后走上炼油催化科学之路埋下了伏笔。
       俄亥俄州立大学
    俄亥俄州立大学时期  大学毕业,闵恩泽回到成都一家自来水厂做分析化验工,一个星期只需要做两次化验,生活简单而苦闷。于是他又回到重庆,在一家肥皂厂实习。实习过程中得到消息,当时的中国纺织建设公司要招收一批印染技术人员,需要经过培训,还有可能出国。通过考试,闵恩泽考了第一名。于是在1946年10月,闵恩泽到了当时中国最大的印染厂即上海第一印染厂,学习印染专业,培训结束后当了一名漂染车间的技术员。这个工作也很辛苦,每天要值班12小时,而且在这里只能整天埋头苦干。
      1946年暑期,国民党政府组织了一个自费留学考试,通过考试者,可以提供官价的外汇,还可以得到一张船票和半年的生活费。闵恩泽通过了考试,向舅父借了一笔钱,再加上在中纺工作时积蓄的工资,于1948年3月去了美国,在俄亥俄州立大学化学工程系攻读研究生。  
      在美国,闵恩泽读得很快,仅用九个月就拿到了硕士学位。由于成绩优秀还获得全额奖学金(全校仅有十一人拿到了这笔奖学金,闵恩泽就是其中之一)。用这笔奖学金,闵恩泽继续攻读博士,并顺利的戴上了博士桂冠。  
      在此期间,闵恩泽与当时已经是博士后的妻子陆婉珍走上了红地毯,跨进了婚姻的殿堂。三十多年后,这对志同道合的伉俪先后被评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成为科学界的美谈。  
      1951年读完博士以后,闵恩泽和妻子都参加了工作,他由副化学工程师提升到了高级化学工程师。在当时,两个博士的收入是相当可观的。对于这时的闵恩泽来说,生活已经相当优越了。  
      遥远的大洋彼岸不时飘来故乡泥土的芬芳,涤荡着闵恩泽重返故土的赤子之心。如今回忆起来,他依然十分坚决地说,“那个时候出去的人,没有想留在那里的,就一个目的,学成了就回来”,多么朴实又多么真挚。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了,国际局势日渐紧张,美国政府限制理、工、农、医等专业的人才离开美国国境,回国之路变得异常艰难。甚至有美国人讽刺说,回国,就等于拿脑袋往石头上撞。尽管如此,闵恩泽依然没有停止归国的脚步,托朋友在香港找了一份工作,到了查济民先生在香港创办的中国染厂当研究室主任,条件是9个月以后辗转回大陆。1955年10月,闵恩泽终于携妻子一起跨过罗湖桥,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地址:成都市红星路一段37号     邮编:610017   开云手机入口官网,开云(中国) 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   蜀ICP备05000771号
    电话:(028)86932875,(028)86918258
    传真:(028)86945017                   Copyright©2003-2008 All Rights Reserved    
    网上报警岗亭